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hist:kludnguan-retold [2020/06/24 11:31]
127.0.0.1 外部編輯
hist:kludnguan-retold [2020/06/25 23:35] (目前版本)
ghsrobert [說明] 擴充、拆分以便引用
行 19: 行 19:
 因為秦國突然變得太強了,北方的中原國家們決定要多多找南方的楚國來幫忙打仗,也還蠻有效的,開始可以擋住秦國的攻擊。但是秦國的國君、大臣們實在太奸詐了,他們就開始派出間諜還有外交家,去拜訪每一個國家,說別的國家的壞話、說大家一定沒辦法當永遠的朋友,然後又說秦國有多強大,如果秦當朋友,不但不會被秦國攻打,還可以一起去搶別的國家的土地和城邦,比較划算啊!於是,靠東方的好多國家裡面,比較自私又只看眼前小利益的人,就開始破壞彼此的約定,不再團結對抗秦國了。寶貝,如果是你的話,一定也覺得這樣太危險了,對吧! 因為秦國突然變得太強了,北方的中原國家們決定要多多找南方的楚國來幫忙打仗,也還蠻有效的,開始可以擋住秦國的攻擊。但是秦國的國君、大臣們實在太奸詐了,他們就開始派出間諜還有外交家,去拜訪每一個國家,說別的國家的壞話、說大家一定沒辦法當永遠的朋友,然後又說秦國有多強大,如果秦當朋友,不但不會被秦國攻打,還可以一起去搶別的國家的土地和城邦,比較划算啊!於是,靠東方的好多國家裡面,比較自私又只看眼前小利益的人,就開始破壞彼此的約定,不再團結對抗秦國了。寶貝,如果是你的話,一定也覺得這樣太危險了,對吧!
  
-南方的楚國,也遇到了秦國派來騙人的使者。楚國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強大的家族,他們跟王家有親戚關係,在各地發展了好幾百年,有很多人口,也很會打仗,楚國的軍隊就是這些貴族組織起來的,他們也會被國王派到各地去管理百姓。這時候的楚國,貴族「屈家」裡面一位很優秀的人才,叫作屈原,很受到國王的欣賞,可以常常一起在國王面前討論國事。秦國的使者就來了,前不久,秦國才剛把西南方的蜀國消滅了,還順便搶走了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楚王非常生氣說「我不想聽,我正想準備跟秦國打仗搶回來呢」。但是秦國的使者很會講話,說:「我們秦王很崇拜您楚大王,我們兩個國家才是東亞天下最偉大的國家,其實我們秦王很想再跟大王當朋友,一起連手把天下各國都消滅了,一起來稱帝,簡直跟神一樣,這樣不是更好嗎!只要您不再跟東方海邊的齊國當朋友,我們秦國就把六百里土地還給您,您也不用跟我們打仗了啊!」楚王聽了,就覺得真是個好主意。+南方的楚國,也遇到了秦國派來騙人的使者。楚國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強大的家族,他們跟王家有親戚關係,在各地發展了好幾百年,有很多人口,也很會打仗,楚國的軍隊就是這些貴族組織起來的,他們也會被國王派到各地去管理百姓。這時候的楚國,貴族「屈家」裡面一位很優秀的人才,叫作屈原/,(這個名字用上古中原語來唸的話,可能發音是「Klud Nguan」((使用[[http://www.guguolin.com/tool_peiyin.php|漢字自動中古音配音·古音小鏡]]工具,採鄭張尚芳之擬音));可惜我們目前還不知道楚國人講的語言聽起來是怎樣),/,很受到國王的欣賞,可以常常一起在國王面前討論國事。秦國的使者就來了,前不久,秦國才剛把西南方的蜀國消滅了,還順便搶走了楚國的六百里土地,楚王非常生氣說「我不想聽,我正想準備跟秦國打仗搶回來呢」。但是秦國的使者很會講話,說:「我們秦王很崇拜您楚大王,我們兩個國家才是東亞天下最偉大的國家,其實我們秦王很想再跟大王當朋友,一起連手把天下各國都消滅了,一起來稱帝,簡直跟神一樣,這樣不是更好嗎!只要您不再跟東方海邊的齊國當朋友,我們秦國就把六百里土地還給您,您也不用跟我們打仗了啊!」楚王聽了,就覺得真是個好主意。
  
 但是,屈原很冷靜也很聰明。屈原跟楚王分析說:「王啊,要小心。秦國剛把長江上游的蜀國滅掉,變得更強大,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從上游坐船下來偷襲我們的背後。現在我們,更需要和齊國友好,齊國才能派兵幫忙我們。如果跟齊國斷交,秦國更不怕我們了,有可能不會遵守約定還我們土地呢!」楚王卻說:「唉呀!這你就不懂了!秦人向來怕我們楚國,我們有披著犀牛鎧甲、拿著吳越銳利兵器的士兵,我們的戰車用的是湘水上游的堅硬木材,天下沒有國家可以阻擋,根本不怕秦國那些幼稚又貧窮的騎馬牧羊人!」所以楚王就真的派人去東方罵齊國,然後就跟秦國結盟了。 但是,屈原很冷靜也很聰明。屈原跟楚王分析說:「王啊,要小心。秦國剛把長江上游的蜀國滅掉,變得更強大,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從上游坐船下來偷襲我們的背後。現在我們,更需要和齊國友好,齊國才能派兵幫忙我們。如果跟齊國斷交,秦國更不怕我們了,有可能不會遵守約定還我們土地呢!」楚王卻說:「唉呀!這你就不懂了!秦人向來怕我們楚國,我們有披著犀牛鎧甲、拿著吳越銳利兵器的士兵,我們的戰車用的是湘水上游的堅硬木材,天下沒有國家可以阻擋,根本不怕秦國那些幼稚又貧窮的騎馬牧羊人!」所以楚王就真的派人去東方罵齊國,然後就跟秦國結盟了。
行 33: 行 33:
  
 ===== 背景 ===== ===== 背景 =====
-東亞大陸上,自古遍布城邦及部族,地緣近者形成聯盟與集團,具代表性者有長江流域蜀、楚、吳越,黃河流域羌周、唐、殷燕、東夷,淮水流域徐夷/淮夷,松遼平原肅慎/靺鞨,丘陵閩、粵等。+東亞大陸上,自古遍布城邦及部族,地緣近者形成聯盟與集團,具代表性者有長江流域蜀、楚、吳越,黃河流域羌周、唐、殷燕、東夷,淮水流域徐夷/淮夷,松遼平原肅慎/靺鞨,嶺閩、粵等。
  
 羌周瓦解殷霸,開啟禮樂封建「周人和平」,但終究因王室內鬥而結束。諸夏各國嘗試爭霸,終而走向總體戰汲取競賽。楚雖於 BCE 8~5 世紀「春秋」時代長期稱霸中原並成為最大國,但步入「戰國」時代後因維持較多封建體制,總體汲取力不如三晉及秦,常於對外戰爭中失利。BCE 316 秦滅蜀、巴後,楚地緣上頓時陷於不利,厥有數敗於秦將白起、王翦等大禍。 羌周瓦解殷霸,開啟禮樂封建「周人和平」,但終究因王室內鬥而結束。諸夏各國嘗試爭霸,終而走向總體戰汲取競賽。楚雖於 BCE 8~5 世紀「春秋」時代長期稱霸中原並成為最大國,但步入「戰國」時代後因維持較多封建體制,總體汲取力不如三晉及秦,常於對外戰爭中失利。BCE 316 秦滅蜀、巴後,楚地緣上頓時陷於不利,厥有數敗於秦將白起、王翦等大禍。
 +
 +===== 說明 =====
 +
 +==== 「楚毋庸獨」說 ====
 +從近年以古諷今的「楚獨論」更進一步說下去,其實:周代本來就也不是大一桶,殷、周兩國是接替著當天下之「王」,「王」可說是當時東亞公認的秩序中心(最懂巫術、田獵或禮樂的團隊),但當時天下各地的所有其他城邦都仍是各自運作的邦國,只是外交或分封體系上組織成親疏、敵友關係各不相同的列國國際秩序,西周是周王禮樂大聯盟較佔優勢的時代,東周是根本沒人要甩周王的時代,何況是原本就自認蠻夷的楚國,從來就不受周王或諸夏約束,根本就是一個學了中原文化的外族國家而已。
 +
 +所以,秦王政以前,天下不曾大一桶,屈原是楚國鐵桿愛國貴族,沒有破壞大一桶,沒有犯「反分裂法」,也不是誰的罪人,而是天經地義堅決維護自古以來自然狀態的抗暴主義;屈原可以被荊楚湖北後人追尊或發明為先祖,但若說是「全中國」的共同先賢則毫無邏輯可言囉。
 +
 +==== 諸夏的東亞史方法簡論 ====
 +其實,聽說韓國人(한국 사람)對東亞大陸史上的項羽啦、楊貴妃啦,也是很瞭解(我猜他們國民教育階段應該是有學蠻多東亞史的),但這當然不代表他們有意搶奪「中華」的後生代表權,或把異國之人當成先賢。我想,我們東亞各地的當代人對於東亞各地的史事(多對多的極度複雜關係),也本來就不一定要通通大雜燴當成自我認同構成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在互為漣漪交互影響的網絡內,分享同一套材料,卻理出分別屬於各自鄉邦、著重點各有不同的各種故事線……
  
 ===== 新創動機 ===== ===== 新創動機 =====
-聽到某位講兒童故事的「叔叔」把周代講成「分裂」,把「江南」理解成「江浙」,把屈原描述成類似後世的士大夫……嗯!過往中國主義歷史教育仍深植人心,看來東亞史觀點的兒童歷史教育也該啟動 +聽到某位講兒童故事的「叔叔」把周代講成「分裂」,把「江南」理解成「江浙」,把屈原描述成類似後世的科舉士大夫……嗯!東亞史各個誤區仍深植人心,看來我也該參與更細膩的兒童歷史教育了!XD
-了!XD+
  
 ===== 參考 ===== ===== 參考 =====
行 49: 行 58:
   * 劉仲敬,《經與史》   * 劉仲敬,《經與史》
  
 +{{tag>published 民族幼苗 諸夏 東亞史 兒童故事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