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Both sides previous revision 前次修改 | |||
hist:kludnguan-retold [2020/06/25 21:52] ghsrobert 延伸說明 |
hist:kludnguan-retold [2020/06/25 23:35] (目前版本) ghsrobert [說明] 擴充、拆分以便引用 |
||
---|---|---|---|
行 38: | 行 38: | ||
===== 說明 ===== | ===== 說明 ===== | ||
- | * 從近年以古諷今的「楚獨論」更進一步說下去,其實:周代本來就也不是大一桶,殷、周兩國是接替著當天下之「王」,「王」可說是當時東亞公認的秩序中心(最懂巫術、田獵或禮樂的團隊),但當時天下各地的所有其他城邦都仍是各自運作的邦國,只是外交或分封體系上組織成親疏、敵友關係各不相同的列國國際秩序,西周是周王禮樂大聯盟較佔優勢的時代,東周是根本沒人要甩周王的時代,何況是原本就自認蠻夷的楚國,根本就是一個學了中原文化的外族國家而已。\\ 所以,秦王政以前,天下不曾大一桶,屈原是楚國鐵桿愛國貴族,沒有破壞大一桶,也不是誰的罪人,而是天經地義堅決維護自古以來的獨立自主~ | ||
+ | ==== 「楚毋庸獨」說 ==== | ||
+ | 從近年以古諷今的「楚獨論」更進一步說下去,其實:周代本來就也不是大一桶,殷、周兩國是接替著當天下之「王」,「王」可說是當時東亞公認的秩序中心(最懂巫術、田獵或禮樂的團隊),但當時天下各地的所有其他城邦都仍是各自運作的邦國,只是外交或分封體系上組織成親疏、敵友關係各不相同的列國國際秩序,西周是周王禮樂大聯盟較佔優勢的時代,東周是根本沒人要甩周王的時代,何況是原本就自認蠻夷的楚國,從來就不受周王或諸夏約束,根本就是一個學了中原文化的外族國家而已。 | ||
+ | 所以,秦王政以前,天下不曾大一桶,屈原是楚國鐵桿愛國貴族,沒有破壞大一桶,沒有犯「反分裂法」,也不是誰的罪人,而是天經地義堅決維護自古以來自然狀態的抗暴主義;屈原可以被荊楚湖北後人追尊或發明為先祖,但若說是「全中國」的共同先賢則毫無邏輯可言囉。 | ||
+ | |||
+ | ==== 諸夏的東亞史方法簡論 ==== | ||
+ | 其實,聽說韓國人(한국 사람)對東亞大陸史上的項羽啦、楊貴妃啦,也是很瞭解(我猜他們國民教育階段應該是有學蠻多東亞史的),但這當然不代表他們有意搶奪「中華」的後生代表權,或把異國之人當成先賢。我想,我們東亞各地的當代人對於東亞各地的史事(多對多的極度複雜關係),也本來就不一定要通通大雜燴當成自我認同構成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在互為漣漪交互影響的網絡內,分享同一套材料,卻理出分別屬於各自鄉邦、著重點各有不同的各種故事線…… | ||
===== 新創動機 ===== | ===== 新創動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