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5 Tâi-gí、客話羅馬字 @臺派講堂
(圖 阿豹)
今天我在 10:30~12:10 的時間中,對一個臺派社群約 40 位朋友(屬於該社群線上講堂系列)介紹了 Tâi-gí 與客語的羅馬字,從基本拼讀法到應用實況,是很寶貴的機會。聽講的朋友們水準很高,氣氛熱烈,互動良好,很多人回饋說很開心學會了寫本土語文的方法,讓我好有成就感 。以下我也以文字回顧一下我分享的內容。
(先說明,因講課時間配當,所以先行介紹目前最普及的拼寫法。另外,各種名詞稱呼係從俗(如「Tâi-gí」),或依官方(如「臺灣閩南語」),在此不予論戰)
簡介
首先我簡介存在於臺灣的語言與文字大勢。今日的主角 Tâi-gí 及客語這兩種語言,分別都可使用漢字以及羅馬字(Roman alphabet)兩種書寫系統來寫,因此可以畫出一個 2×2 的矩陣,產生 4 種組合:
(圖 )
另外,臺灣尚有原住民的南島語系,則是使用羅馬字母書寫。雖然不在今天介紹範圍內,但我仍然安排了一句布農文出場,作為今天的彩蛋:
Mais nitu tu mantuk hai, na uka sin paladuaz.
(【意譯】沒有真相,沒有原諒)
(引用 FB「每天來點布農語啊」)
至於臺灣的華語,則一般是使用漢字書寫,自不待言。
「臺羅」
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之簡稱。
(圖 台字旗)
其拼寫方面,我說明了:
- 6 個母音,及母音的可組合性
- -nn 鼻化韻
- 自成音節的 m、ng
- 韻頭子音(表格),特別是華語所無的 3 個濁音、ng-
- 韻尾子音,包括鼻尾,以及 -p -t -k -h(即傳統所稱「入聲」)
- 大略帶過 7 個聲調及臺羅調符,以及變調的淺介
限於時間,更完整的聲調,以及偏泉腔的拼寫方式,以及歷史相當悠久的臺羅前身「白話字 Pe̍h-ōe-jī」與臺羅間有何差異,則僅能留待其他機會介紹。
Tâi-gí 羅馬字的應用方面,經我向 FB「臺語社」先進們發文請教後,得知因為臺羅為 2006 年始行頒訂,所以時下還較難找到完全以臺羅寫成的著名文章,但先進們有的提供個人寫作,或也有指點我找到李勤岸教授的漢羅對照詩文集,其羅馬字部分就是使用臺羅(圖 )。還有,我(愛灣語)所製作的「斯卡羅」、「茶金」原文台詞,亦使用臺羅。
至於歷史悠久的白話字,則有大量著名文本傳世,例如 20 世紀初起翻譯的巴克禮《聖經》,以及《臺灣府城教會報》,但它們曾經遭到華國官方禁用至少 3、40 年
學會了臺羅的拼讀規則後,除可閱讀外,也可用於反過來在 Tâi-gí 詞典網站上,學會各個漢字的正確讀音(此處我介紹了很成熟很好用的 ChhoeTaigi 找台語以及臺語萌典兩個詞典網站)。進而,還可透過電腦/裝置的輸入法,打出這個語文 ❤️(也是今日遺珠 ⏲️)!
這個段落的最後,我設計了互動練習的時間,出了 10 題用臺羅寫成的詞,例如 Tâi-uân 就是臺灣,鼓勵大家開麥克風唸出來搶答。當朋友們看到 to̍k-li̍p(獨立)、tsū-iû(自由)等單詞能夠一一唸出來的時候,讓我也很感動很有成就感 然後,我甚至還準備了「仝島一命」的歌詞帶大家唸一小段,然後一起聽一下歌,有沒有熱血!
客拼
為「臺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之簡稱。
(圖 𠊎講客)
雖然臺灣的客族群人口相對較少,但基於愛灣語傳播眾語的理念,而且客語與 Tâi-gí 屬於同一語系有部分拼法相通,相信聽眾們都冰雪聰明,所以也讓大家有更多認識客語文的機會。
拼寫方面,我以上一段「臺羅」的學習架構為基礎,分析「客拼」的相異、相同部分,讓大家可以較快轉換。(最大的差異在於「客拼」的子音設計採取與中國的「漢語拼音」b d g 為主相同的模式,所以有別於以 p t k 為基礎的白話字/臺羅)
其次,臺灣客語具有「四海大平安」5 大腔調,我也將人口第一的四縣腔拼法、第二的海陸腔拼法進行扼要的比較。
「客拼」的應用上,與臺羅同樣可用於拼讀,但下列部分較為不足:
- 設計目的是用於輔助漢字的音標,所以幾乎沒有單純使用「客拼」寫成文章,只有前身「客語通用拼音」有代表性的作品即徐兆泉老師翻譯之《客家話小王子》(圖
)
- 相較於 Tâi-gí 有很發達的各平台輸入法,客族群至今欠缺行動裝置輸入法;更不用說客語的網路詞典都還有很多不足。這部分我非常希望客委會等政府主管部門能夠投入經費支持民間公司開發及維護輸入法及詞典等必要的基礎建設!!!
最後,我同樣也以幾題客拼及歌曲「詩的第一行」(「茶金」插曲),帶大家試讀及聆聽,結束了客語之旅。
討論區